到首农集团考察学习,参观产业园生产线,了解首农供应链五大模式
很多北京市民可能不知道,三元牛奶、龙门大米、六必居酱菜、古船粉、白玉豆腐、金狮酱油,这些北京人餐桌上耳熟能详的“明星食品”,都出自同一家企业,那就是、食品行业的“巨无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农食品集团”) 作为首都的“奶瓶”、“米袋子”、“菜篮子”,首农集团是当之无愧的“富一代”!与共和国同龄,承担首都北京食品安全重任60余年。“从养殖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创造并不断刷新食品安全零事故纪录。68年的艰苦奋斗,68年的鲜血洗礼,68年的开拓创新,让他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富一代”有多富有?
首农集团北陵首创农业集团CAG全称: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首都最大的农业国有企业,由北京3家老牌国有企业重组而成,首都农业集团拥有总资产150亿元,年销售额100亿元,员工近4万人,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64家,中外合资企业25家,境外公司2家;其中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为上市公司。目前,首农集团拥有三元、花都、双大三大“中国名牌”,以及八喜、丘比、荷美尔等合资品牌,以及“中育”配套线、SPF种猪、 “京红一号”一号、“北京鸭一号”、“北京鸭”、“黑六”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品牌。重组后的首农集团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并将集团职能定位为“立足农业、服务首都,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新集团在畜禽养殖、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物流等,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首农集团将以“首农”品牌为核心,传播“安全立业、精耕农业”的价值观,打造“首农”主品牌、一批副公司产品子品牌。环环相扣、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品牌体系,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第一品牌。
标杆管理作为1990年代风靡全球的战略管理工具之一,时至今日仍广受推崇。许多公司将标杆管理视为学习和改进其战略管理实践的一种方式。对标也叫“对标”。“管理”或“对标”,甚至“对标”是指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服务等方面进行比较,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在提升竞争力方面,对标是一种赶超对标企业的良性循环管理方式,其本质是一个模仿、学习、创新的持续改进过程。
Benchmarking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美国正在向日本学习。最早进行对标的公司是美国施乐公司,公司从生产成本、时间周期、营销成本和零售价格等方面找到了一些明确的基准,衡量项目和标准,然后将施乐在这些项目上的表现与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揣摩这些优秀企业的成功之处,全面调整经营战略和战术,从而不仅提高业务在1980 年代,施乐将其质量管理体系定位为三角凳,其中之一是对标学习。后来,对标学习在西方企业掀起了学习热潮,成为优化企业层次、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效果的有效工具。
转载文章请保留本文链接:
- 上一篇: 到苹果深度研究中心调研学习“向生态链高端拓展”
- 下一篇: 考察学习温氏食品,学习双子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