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北京游学学习组织变革与创新机制
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前的几十年。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前,它经营穿孔卡数据处理设备。 IBM 于 1911 年 6 月 15 日在宾厄姆顿以西几英里的纽约州恩迪科特注册为 CTR Corporation。三个独立的公司合并组成 CTR Corporation,它们是:Listing Machine Company(1896 年成立于华盛顿特区),计算表公司(1901 年成立于俄亥俄州代顿)和国际时代唱片公司(1900 年成立于纽约恩迪科特)。
BM中国研究院于1995年在中国北京成立,是IBM在全球设立的12个主要研究机构之一。2008年,BM中国研究院上海分院成立。多年来,IBM中国研究院稳步发展,已成为中国最负盛名、最受认可的研究机构之一。
IBM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和行业,重点研究课题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和认知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等。 IBM中国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用前沿技术解决行业关键问题。在电力能源、物流与供应链、医药、电信、金融服务等领域拥有相关解决方案。展望未来,IBM中国研究院将充分利用IBM全球研究院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通过与政府、高校和商业伙伴的合作,助力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标杆管理作为1990年代风靡全球的战略管理工具之一,时至今日仍广受推崇。许多组织将基准测试视为学习和改进其战略管理实践的一种方式。对标学习也叫“对标管理”或“对标”,甚至“对标”。是指企业通过对自己的产品、生产、服务等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竞争力。对标学习是追赶或超越对标企业的一种具有良性价值循环的管理方法。它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创新的改进过程。
游泳的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美国正在向日本学习。最早开展对标研究的是美国施乐公司,公司从生产成本、周期时间、营销成本、销售价格等方面找出了一些明确的衡量项目和标准,然后将施乐在这些项目上的表现进行比较,与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了解成功这些优秀的企业,全面调整经营战略和战术,不仅改进了业务流程,而且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 80 年代,施乐将其质量管理体系定位为一个三角台,其中一个是基准测试。随后,对标在西方企业中掀起学习热潮,成为优化企业层次、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有效性的有效工具。
转载文章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qiyeedu.net/gnswck/glcx/440.html